学通ALEVEL辅导

Alevel课程、IB辅导、IGCSE补习、AP课程培训、上海国际学校一览表、上海国际高中排名
登 陆     立即报名      微 信
咨询电话

“80后”家长与国际学校热

标签: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19-07-30    作者:上海学通国家教育
  “80后”家长受西方价值观影响大,很多人对于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都在反思不足。传统学校的学生太多,学校除了以班级为核心坚持集体主义之外,很难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而国际学校班额少,学业上不追求标准答案,能够做到尊重学生个体。但是国际教育是一个极小众的道路,并不适合所有人。选择国际教育,基本意味着失去了回归传统教育的机会,对于工薪家庭而言,风险更大。
  李锰是北京一所国际学校的老师,因为工作缘故,他接触了大量选择国际教育的家庭。李锰发现,以前多是富裕家庭选择国际学校,但近几年开始有不少工薪阶层的“80后”家庭,由于对传统教育的不满或是惶恐,也选择走这条小众化的道路。
  家长们希望学校能够对孩子有个性化的关注和教导,但却发现这种需求成了传统教育中的奢侈品。年轻家长们对传统教育改革的需求更加强烈,当他们发现个人很难撼动教育体制时,有些家庭选择走了一条昂贵的道路。李锰老师从他的专业角度,向我们讲述了这种变化,以及选择国际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愿教育磨损孩子个性
  现在的家长非常推崇国际教育,他们认为传统教育的竞争太激烈,实行的是丛林法则。如果要想获得老师关注,孩子只能成绩拔尖。比如传统学校往往一个班就有四五十名学生,老师尽管非常负责,但毕竟精力有限,只能对成绩最好和最差的学生关注较多,所以处在中间阶层的孩子没有任何成就感。
  而国际学校一个班才十几个孩子,老师能注意到孩子发展的不同方面,孩子的心理健康一般不会有问题。我们这所国际学校,曾接受了不少从公立小学转过来的学生。有的孩子是在升学压力下学得太累;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但性格太活跃,老师觉得不乖,对学生不太喜欢;还有一种转学就是家长奉行宽松教育的理念,认为孩子的个性张扬不是坏事,不愿意传统教育压制了孩子的个性。
  我问一个刚转学到我们学校没几天的小学生:“觉得新学校好吗?”孩子说:“喜欢,能被尊重的感觉太棒了!”而在传统教育体系里,一般家长是“斗”不过学校的。在家长眼里,学校多么强势啊。家长对学校有意见不敢随便提,怕提了之后,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好。
  我所在的国际学校原来只有中学,办学方针是小而精,做了十多年一直还是五百多学生。我们学校两年前刚刚开始招收小学一年级学生。这时我女儿刚好6岁,所以到了我所在的学校上学。这一年我们准备招30个小学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发招生正式通告,仅是靠家长之间的口传,就先后有200多家庭来报名。我们有一些名额要留给使馆和商社就职的外国家庭的孩子,剩下的中国学生名额不多,争夺就更激烈了。学校通过面试筛选学生,老师让孩子们分组做游戏,看看孩子的行为规范怎样。有些孩子说脏话、推搡别的小朋友抢玩具,就不能收了。

“80后”家长与国际学校热
  我自己是“70后”,而我女儿很多同学的家长是“80后”。我感觉这一代家长更看重个体的自由,不希望孩子再回到自己成长起来的环境中。他们觉得:我们父母好不容易把孩子的视野打开了,如果送进传统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收紧了,那不是否定了自己之前的教育理念吗?
  这批家长给孩子选了比较自由的、呵护个性的幼儿园。我女儿上了一所有特色的私立幼儿园,这所幼儿园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成为有感受力的人,成为个性化的人。我女儿同学的家长们,有些为了孩子能上这个幼儿园,不惜搬家,甚至有一些家长是从外地带着孩子来上幼儿园的。现在的家长,跟我们父母那辈人真是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不希望把孩子刻意培养成适应社会的人,而是看重孩子自身的独特性,害怕社会磨平了孩子的特点。
  我参加教育论坛时大家总是在讨论,中式教育的不足是什么。我觉得简而言之,传统教育学校人太多,如果不以班级为核心坚持集体主义,很难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国际学校班额少,学业上不追求标准答案。因材施教不敢说,但尊重学生个体可以实现。
  可是真要说到一个人是否成功,很难说是某种教育体制能保证的。莫言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也谈不上受过多么好的教育,他还得了诺贝尔奖呢。可是具体到自己的孩子,家长们又觉得不能放松。
  这批家长既然选择了尊重孩子个性的特殊幼儿园,那很多人就认为,不能把孩子送进传统学校了,不然头几年对孩子个性的呵护都白费了。比如在我女儿读过的幼儿园,孩子们会跟着老师去露营两三天,这么点小的孩子都不让家长跟着。这样的孩子如果进传统学校,多数会属于调皮捣蛋的,老师也不会喜欢。我做留学顾问多年,现在又到学校工作,接触过各种类型的学生,判断一般比较准。我女儿其实是那种最适合读公立学校的孩子,性格比较乖巧,听大人的话,学习能力不错。但读幼儿园使她改变了不少,跟着孩子们爬树、爬山,性格变野了,再让她回公立学校那样排排坐,有可能就坐不住了,所以索性我们就直接读国际小学了。
  国际学校生源发生变化
  现在国际学校生源构成的这几年的变化也十分明显,比如早些年兴起的赴港生子、赴美生子的家庭,最早的几批孩子已经到了上学年纪。他们持香港身份或者美国护照,多数会选择上国际学校。这也是很多家长感到奇怪的:不少只收外国籍的学校100%是中国脸儿,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国际学校的生源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我发现现在国际小学的新家长,与前辈家庭有了很大不同。以往都是绝对富裕的家庭才会选择读国际学校,现在北京的国际学校一年学费平均得20万左右,最贵的一年花费要36万,读这种学校家庭一年收入至少得有五十万以上吧。可是今年接触的国际学校新家长,有不少是真正的工薪阶层,以前真是不太多。有些家长,尤其是爸爸们根本不愿意让孩子去碰传统教育,即使一年拿出一大部分家庭收入给孩子交学费,也心甘情愿,有的家庭50%以上的年收入都拿来给孩子交学费了。“80后”的家长们在成长过程中受西方价值观影响比较大,对自己从小接受的那套教育,很多人都在反思不足,有些极端的直接认为传统的教育体系在祸害人。不少年轻家长只要有点条件,就要给孩子接受国际教育。
  现在北京市正在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改革的本意是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所以把一些有名的公立学校和普通公立学校合并,限制学生跨区择校,更加严格地实行就近入学。但是很多北京家长对这种措施感觉紧张,觉得即使让孩子挤进了好的小学,有可能必须要读附近不怎么样的中学。即使挤进好小学,也不象以前一样,周围肯定都是好学生了。其实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人都认为传统小学的差别不是很大,老师的差别远没有家长想象那么大,当然还是很多家长更看重自己的孩子和怎样家庭的孩子坐在同一间教室。
  中国家长的矛盾
  其实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很矛盾的,现在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小就给孩子发展各种特长。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曾举办一个活动,想从我们学校选中国籍的初中学生参加。我观摩他们的选拔活动时,发现现在的孩子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跳舞唱歌都不算特长了,那些拉琴的基本都有一摞证书。有一个男生擅长英文辩论和演讲,不管你出什么样的话题,他能在三十秒内总结出一段个人看法,滔滔不绝地用英文表达出来。
  可是您要说家长们很重视孩子发展特长把,又有不少家长怕孩子把特长当真了。我们有个11年级的女生从小练唱歌,擅长表演,出了校门是最牛的青少年合唱团体的领唱。她想去美国学现代音乐,她的家长又不干了,觉得以后不好找工作。我想起最近看的一篇网上挺火的文章,说我们这一代人学工程和经济,是为了让下一代人去学习历史和艺术。但是对不少家长来说,自家孩子真要把历史和艺术当饭吃,家长又觉得不值当了。
  我去美国访学的时候,碰到波特兰的一个私立名校的校长,闲聊之后得知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在当兵,另外两个当农民。他觉得孩子愿意怎样谋生都很正常,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家长这么狠心把14、15岁的孩子就送到他的学校来留学。校长的孩子务农了,这要是在中国人的观点里,就会认为你这个家长不合格,没有把孩子给培养出来。这位校长跟我说,他接触中国学生和家长多了后,从开始不接受,慢慢觉得中国人这样看重孩子的教育还是挺不错的,只是他和很多西方家长没有这样的价值观和决心,将如此多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其中。他们觉得养育孩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可是中国多数家长,做不到不为孩子付出全部啊。
  现在家长为了孩子学英语,真的是花了好多钱。一个暑假花几万给孩子补习英语,一点也不奇怪。有些小学高年级学生找一对一辅导,外国老师教,一小时就得花费1500元人民币,一个下午家长的5000元就没了。一些读公立学校的孩子,家长让他们补习英语时弥补心更强,砸钱更多。我碰到过一个公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英语确实很好,一点不逊于国际学校的学生,跟家长一聊,北京叫得上名儿的英语培训机构,就没有这个家庭没上过的。一些学生的英语好,在某种程度上是家长砸钱给砸出来的。
  但是就英文应用能力而言,在补习班学出来的,和在国际学校学出来的,还是很不一样。这根本不是拿个什么等级证书就能衡量的东西,国际学校除了英文教学以外,最主要的是给予学生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要是读国际学校就为学个英语,那才是买椟还珠呢。不是加几个老外讲讲英语课就算国际学校了,国际学校首选必须有真正的国际课程项目,IB为什么现在受中国知识阶层家庭的追捧?因为它是146个国家里几千所学校的孩子都同步在学的国际课程,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学和企业都喜欢IB学生。
  慎重选择国际学校
  但是选择国际学校别叶公好龙,国际教育的课程项目是一个极小众的道路,并不适合所有人。有朋友跟我说:我得把孩子转你们那去,以前我生意伙伴的孩子都读名小学,现在都转你们这种贵族学校了。我还得给他解释,国际学校根本不是什么贵族学校,贵族学校的首要特质是全封闭寄宿制。北京的国际学校几乎都是走读的,主要生源是被派到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士,他们基本都是中产阶级家庭,“贵族”做外派雇员的应该不多。国际学校里的中国学生家庭,也多为殷实的知识阶层。孩子上学攀比是很忌讳的,教育不能攀比,每个孩子的特点不一样,是比不来的。
  家长衡量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国际学校,既要考虑自家经济水平,也要了解到:读国际学校的孩子可能没有国内学籍,等于丧失了回归传统教育的机会。而且,国际学校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一味实行宽松教育。可能吗?追求给孩子极致的自由您就在家学习,不管什么学校都是讲规矩的地方,国际学校很多方面的规矩比传统教育还要严格得多。
  国际礼仪和自我约束力是从小学一年级就会开始抓的,师生平等的大氛围会有利于社交素养和自律感的建立。没有规矩和散漫无礼的小朋友,国际小学是肯定不会接受的,学习过程中确实无法融入的小朋友有可能中途被建议离开。国际学校和西方的大学一样,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淘汰率是很高的。
  那些被国际学校淘汰的学生,他们又很难回到传统教育体制中去,出路也只有低龄留学一条。低龄留学对学生考验就更大,现在是走的越来越多,同时被国外中学劝退回来的也越来越多,多数回流的小留学生会选择沉默。有的孩子再回到国内补习,准备补一两年再出去,但有的孩子走这条路就是走得很艰难。就算考上美国不错的大学,中国学生的淘汰率也不低,所以家长们其实也不要盲目推崇西式教育,西式教育到了中学和大学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
  一些家长为了孩子今后更能适应国外教育,很早就把孩子送出国。我觉得低领留学适合内心强大、外在自控能力强的孩子,不然很多海外高中大陆孩子扎堆,比富、逃课、谈恋爱、打游戏……有些是富二代,家里有钱,孩子也不愁出路,那另当别论。但是工薪阶层的孩子进入这种圈子,那整个家庭承担风险的能力就很小了。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出路在于好好学习,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所以在越来越多家长推崇国际教育的今天,我觉得家长们应该明白,西式教育并不等于完全的宽松,也不等于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扫一扫
关注学通课程顾问微信
更多惊喜等着你!
手机需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X
0元试听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咨询热线:
4006-321-553
知识讲座

扫码了解国际课程讲座详情